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福彩3d彩吧图库小小鱼 > 新闻动态 > 溥仪出狱后和杜聿明参观故宫,售票员:买票才能进,他如何回答的


溥仪出狱后和杜聿明参观故宫,售票员:买票才能进,他如何回答的

发布日期:2025-04-13 16:40    点击次数:52

1959年,在接受了长达十年的思想教育和劳动改造后,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获得了特赦,走出了监狱大门。

刚获自由的溥仪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他特别想重返昔日的居所——如今的故宫一探究竟。可他又担心旧地重游会勾起那些痛苦的回忆,让自己再度陷入悲伤之中。

正当溥仪拿不定主意时,他的老同事兼好哥们杜聿明找上门来,约他一起去逛故宫,想让溥仪当个讲解员带他好好转转。溥仪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那天,他们约好一起去逛故宫。到了门口,溥仪想直接进去,结果被售票员拦住了。售票员告诉他:“想进故宫,得先买票。”

溥仪一下子愣住了,他当时是怎么回应的呢?

【获得新生】

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打算逃到日本去,结果在奉天机场被苏联军队抓住,之后被押送到苏联的监狱里关了起来。

苏联对这位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格外照顾,他在拘留所里的生活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囚犯。这种优待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1950年7月30日,溥仪才被遣送回国。

溥仪回国后被安置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在那里他既要进行思想改造,也要参加体力劳动。一开始,他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会遭遇不测。毕竟他清楚,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的下场都很悲惨,这种恐惧让他夜不能寐,总觉得死亡随时会降临。

然而,这里的管教人员对他非常友好,耐心地教他如何系鞋带、扣纽扣等基本生活技能,并没有他预想中的打骂和欺负。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他开始真诚地接受改造,努力学习、劳动,认真成为一名普通的新中国公民。

1959年12月4日,对溥仪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天他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他拿到那份编号为1959年度赦字001号的特赦令时,内心激动不已。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特赦,他因此重获自由,成为新中国的普通一员。想到这些,他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和溥仪一起获得特赦的还有功德林里的杜聿明等人。杜聿明他们出狱后,被派到北京郊区的一个公社进行劳动改造。溥仪因为身体不太好,在总理询问了他的想法后,被安排到植物园,做了一名普通的园艺工人。

在植物园工作期间,为了让溥仪慢慢适应新的生活节奏,组织上给他安排了这样的日程:上午干活,下午学习,每周日休息一天。另外,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每隔两周还能进城一趟。

溥仪非常重视这份工作,每天都用心地浇水和打扫。当他拿到自己辛苦一个月赚来的工资时,心里充满了幸福感,这是他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收入。

溥仪拿自己赚的钱买了被套和棉絮,在工友们的帮助下,亲手缝制了一床新棉被。

每天晚上,溥仪盖着新被子都能睡得很香,渐渐地,他多年的失眠问题似乎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这床被子是他用自己挣的钱和亲手缝制的,对于这位曾经的末代皇帝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这也表明,溥仪已经彻底接受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国家的改造工作在他身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受友之邀故地重游】

1961年,溥仪的工作岗位有了新调整,他被安排到全国政协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样被调到文史委员会的杜聿明。杜聿明刚刚结束了一年的劳动改造,就这样,两人成了在同一单位共事的同事。

溥仪做事挺负责的,就是生活上有点笨手笨脚的,连找路这种小事都搞不定。他平时就来回在宿舍和办公室之间,哪儿也不去。

溥仪从不独自外出散步或游玩,虽然他内心渴望出去走走,尤其想去看看曾经的家。但他始终不敢迈出这一步,一方面担心自己会迷路,找不到回宿舍的方向;另一方面,他也害怕回到那个充满痛苦回忆的地方。

那个周末,杜聿明找到溥仪,想请他当向导。他笑着对溥仪说:"老溥,陪我走一趟故宫吧,你对那儿熟,给我当回导游怎么样?"

溥仪听说要去故宫,心里立马打起了退堂鼓。杜聿明见状,故意激他:"怎么,不敢去了?是怕看到那些旧景,勾起伤心事吗?"

溥仪一听,马上挺直了脖子,毫不犹豫地说:“去,当然要去,我正打算回去瞧瞧呢。”

两人边走边聊,朝故宫方向前进。到了大门口,溥仪没多想就准备进去,结果被售票员拦了下来。售票员说:“这位同志,您得先买票,有票才能进。”

溥仪一脸惊讶:“这地方是我家,怎么回家还得掏钱?”

售票员听完也呆住了,就在她发愣的当口,溥仪已经进了门。杜聿明连忙向售票员赔不是,买了两张票就急急忙忙去追溥仪了。

杜聿明赶上了溥仪,对他说:“现在的故宫成了博物馆,大家进去参观得买票,票钱用来修整和保护故宫,让它能更好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溥仪听完杜聿明的话,沉默不语。他认真打量着故宫的每个角落,从花草树木到建筑砖瓦,发现这里比他被迫离开时漂亮了许多。很明显,政府在保护和修缮故宫方面投入了不少心血。

溥仪一边走一边向杜聿明介绍故宫的过往,还时不时分享些他听说过的有趣故事和传闻。

每当溥仪在故宫里碰到导游给游客介绍历史时,他总会驻足听上一会儿。不过,通常没听几句,他就拉着杜聿明转身离开,因为导游讲的内容明显有误,他听得直摇头。

在展览馆里,导游正详细介绍一件展品,说它是珍贵的古董花瓶。站在一旁的溥仪忍不住笑出声来,他悄悄对杜聿明说:“他们弄错了,这哪是什么花瓶,是我小时候的夜壶。那会儿我调皮,为了捉弄太监,偷偷把花瓶和夜壶调了个包。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居然没人发现这个错误,现在还在那儿摆着呢。”

溥仪话音刚落,四周就响起了一片笑声。他抬头环顾,发现之前听导游解说的游客都凑了过来,听他讲故事。连导游也走了过来,被逗得哈哈大笑,嘴巴都合不上了。

溥仪和杜聿明立刻快步离开,转向别处参观。他们走进光绪帝的卧室,墙上挂着一幅画,画旁写着几个小字:光绪皇帝。

溥仪感到非常惊讶,眼前的人明明是自己的亲爹载沣,怎么可能是光绪皇帝呢?

溥仪认真地告诉工作人员:“同志,这张画上的人不是光绪皇帝,你们弄错了。”

工作人员一脸疑惑地回应道:“这可是好几位专家都确认过的,怎么可能会有问题呢?”

溥仪回应道:"同志,你们一定是搞错了。不管有多少专家确认,这都不对。别的我不确定,但我自己的父亲我还是认识的。这幅画上的人确实是我父亲载沣。"

看到的人越来越多,杜聿明担心出乱子,马上带着溥仪离开了光绪的寝宫。虽然发生了这个小意外,但溥仪依然兴致勃勃。他继续向杜聿明介绍着每一处景点的历史背景,连故宫的建筑,他也能详细说明其功能和建造过程。到了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溥仪更是激动地给杜聿明讲述起当年在这里的经历。

溥仪的解说一下子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人们不约而同地跟在他身后游览。大家都对这位导游对故宫了如指掌的表现感到惊讶,更佩服他对这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如数家珍的讲解。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杜聿明担心惹出麻烦,立刻拽着溥仪悄悄离开了人群。

这次去故宫玩得挺顺利,后来听再去的人讲,之前溥仪说挂错的那幅画也已经换掉了。

【末代皇帝的晚年生活】

和杜聿明逛完故宫后,溥仪不再抗拒故地重游。在主席和总理的关心下,他再婚后经常带着妻子去故宫参观,向她讲述自己昔日在宫中的生活。对于回"老家"还要买门票这件事,他也看开了,显然已经彻底放下了过往。

1964年,58岁的溥仪步入了晚年,但这一年却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光。

1964年,溥仪被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当他拿到那闪闪发光的出席证,第一次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大会时,心情无比激动。他明白,自己已经真正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接纳,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

溥仪非常珍视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尤其是选举权。他觉得,国家给予他投票的资格,意味着承认他是社会的一份子。因此,溥仪对参加选举这件事格外重视,从不马虎对待。

第三次尤其令人动容。溥仪刚做完手术出院,妻子劝他在家休息,别去听候选人介绍了。可溥仪执意要去,他觉得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不能辜负国家给予的这份权利。

听完候选人情况说明,溥仪和李淑贤根据街道办指示,前往附近学校的操场进行投票。

李淑贤望着溥仪那副病怏怏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正跟着队伍,一步步挪向投票箱。她本想找旁边的人说说,让溥仪先投,可溥仪拦住了她。他说道:“投票是件严肃的事,怎么能不守规矩呢?我撑得住,你别担心。”

溥仪直到把选票认真地放进投票箱,才在妻子的搀扶下安心地返回家中。

这位昔日的君主,如今格外珍惜自己作为普通百姓的身份,这充分说明国家对他的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少外国的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得知末代皇帝溥仪已经被改造成普通公民,都表示希望能见见他。周总理在向外宾介绍溥仪时说:“他就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每当有人提起他的过去,溥仪都会迅速起身,正色道:“如今的我,只是新中国的一名普通百姓,请叫我溥仪。”

溥仪的转变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这位曾经的“皇帝”如今坦然接受普通公民的身份,这一场景让在场的外国宾客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包容与大度。

1967年,溥仪因病离世。按照家人的共同决定,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暂存。这位曾经的末代皇帝,最终以普通百姓的身份走完了人生旅程,画上了句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